大医养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08|回复: 0

儿童教育的“中庸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6 14: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钧钧妈 于 2015-5-6 14:43 编辑

导语:很多小时候挺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在面对突发状况或有别于常规的事件时,往往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或者根本束手无策,反而是那些小时候比较调皮捣蛋、会逃课、不做作业的小孩在这方面的表现会更好,而且似乎也更容易融入到这个社会里面,所以想请教张讲师,孩子在小时候是让他乖一点好还是由他调皮一点好呢?

如果仅仅是在乖一点还是调皮一点之间做抉择,不是太恰当。太乖了不懂权变不怎么好,太调皮很懂权变,但不讲道理也不怎么好。如果一个人可以既讲道理,懂得大小先后,又会适时权变,那我说这个人真是很好!

一个小孩子拥有善良、守规矩的本质,本身已经非常不容易,但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学问,除了让我们知道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守规矩,怎样尊重别人以外,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权变。学会权变,才可以成为一个有独立能力的人。




古圣先贤为什么要教小孩子有权变的能力呢?其实这也是古圣先贤教学的主轴所在。我们在读古经典的时候,往往都误会了古圣先贤的用意,以为他们把我们教得又乖又笨的比较好统治,其实是我们不了解古圣先贤的说法。

什么叫“贤”?贤的意思就是明理。做一个圣贤可不简单,他既要明理,又要懂得权变,有智慧来应付世上的各种事情、各种局面,那样的人我们才会说他“贤”。如果一个人呆呆板板的,只会应付一种局面,情况一变,他就完全应付不来,那还配称“贤”吗?

何以见得古圣先贤最喜欢的是教我们如何权变呢?《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因时制宜!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就是时机的“时”,所以学问要分次第,基本面的规矩先教会,接下来就要开始教权变了。权变就是“时”,因时机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选择。





譬如孔子教曾子的事例。曾子在锄草的时候,不小心把瓜藤给锄断了,他爸爸很生气,拿起一根很大的棍子就打在曾子背上,曾子是至孝之人,他很懂规矩,心想孝顺就是父亲叫我生就生,父亲叫我死就死,结果他就被打晕了。后来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孔子就跟弟子讲,以后不许曾子再来见我了!这表示孔子很生气。曾子一听到这个消息,赶快跪着去求见孔子,问说:“我做错了什么事吗?您不是教我们要孝顺吗?”

孔子说:“我是教你要孝顺,可是你父亲拿这么大的棍子打你,你要跑呀!你怎么可以站在那边等死?如果你被打死,你父亲就成了杀死儿子的凶手,是死罪呀!而你父亲的这个暴虐后果是因谁而造成的呢?就是因为你不懂得逃跑而造成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圣贤所要教我们的孝顺,是做坏事的时候要认错,父母责骂的时候要承担,不可以还口,但前提是父母没有暴虐行为。如果今天父母的行为超过了该有的节度,甚至有杀伤小孩的危险,当然要跑。这个就叫做“时习”。

很乖的小孩已经有了基本面,这比那个很调皮但不懂基本面的更好教。对于很调皮的小孩,首先就要教他把大小先后的次序都搞懂,那么这个小孩以后也会变得很乖。现在的小孩基本上都很调皮,并不是太乖,但是我们所谓的不乖,只是他在做事时,大小先后的次序颠倒了而已,而我们的小树苗内心成长营,刚好可以对症下药。




比如一个小孩放学回到家就开始玩,一直玩到没有时间写功课,你会觉得他很皮,很不乖,其实他只是搞错了顺序而已。而另一个小孩,一回到家就先把功课写完,写完后再玩,你就会觉得他很好。同样是玩,一个家长很生气,而另一个家长却很高兴!其实我们只要把如何按照大小先后的次序来做事这种观念给他植入进去,那么这个小孩既调皮又很乖。孩子在玩的时候尽情地玩,而在学习的时候,又是规规矩矩的,你就会觉得这个小孩真懂事!

所以到底小孩是乖一点好还是调皮一点好呢?其实这两个都很好,只是需要加强哪一部分的问题。乖不能不懂权变,调皮也不能不守规矩,我们希望可以培养一个既有规矩,又很活泼的小孩。


本文摘自《幸福内心禅》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医养生网 ( 京ICP备09063399号 )

GMT+8, 2024-4-23 22:50 , Processed in 0.0186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